?

欢迎访问龙江县人民政府网

从文物考古寻龙江县历史文明
发布时间:2018-02-06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东坡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生态环境良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古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繁衍、生息的源泉。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居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据1982年和2007年文物普查材料统计,全县14个乡镇共发现各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点437处,文物遗址总量居黑龙江省前5位,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这些文物遗址遍布县域各乡镇,无一空白,158个行政村中有122个村有1处或多处文物遗址。
    龙江县辖境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点41处,其中山泉中学北、雅鲁河右岸的鱼化石地点为辖境时代最古老的古生物化石地点。化石产于距今1亿5千万年前,发现的鱼化石均在岩石的包裹中,化石多为鳙鱼和细鳞鱼,个体较小,采集到的标本比较完整。由于该地点为对宝水电站站址,因此破坏严重,目前已经无法采集到较完整的化石。同时,在近30年的文物考古调查和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重要化石地点有七棵树正阳、高地,龙兴雅鲁河、景星缸窑、长发,龙江镇监狱、县医院、砖瓦厂,白山龙哈,哈拉海十里,山泉平安,鲁河三合,头站一心等地。这些化石出土地点多出土有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野马等属于更新世晚期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哺乳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多出土于黄粘土与黄色细砂砾石层之间,距地表一般在2米左右,其中龙江镇砖瓦厂发现的野牛化石经过碳14测定,距今9500余年。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标示着龙江大地在更新世晚期是水草丰美,气候适宜,这些古动物也为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提供了生存资源,他们用石器、木棒和石、木、骨制的复合工具追杀围捕这些动物,食其肉、衣其皮,顽强、快乐、悠闲的在龙江大地繁衍生息,创造了龙江史前文明。
    龙江县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物点98处。这些遗址、遗物点多分布在雅鲁河、济沁河、綽尔河、罕达罕河流域的二、三阶地和古河道,河湖相沉积边缘的高平原及哈拉海湿地西边缘。2007年10月在龙江镇特教学校在距地表3米的黄粘土层下部、黄色细沙土层上部发现打制石片46件,其中经过二次加工的石制品3件。这些石制品的特点主要是器型比较大,多为一次性砸击形成石片,石片较薄,刃缘较锋利,可以直接使用,石制品所反映的面貌与目前黑龙江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见到的石制品相比有明显的原始性。同时,在与石制品同一层位伴生有多件古动物化石出土,在出土的化石中目前可以认定的有猛犸象肋骨,披毛犀、野马牙齿等化石。其它石制品比较丰富的遗址有景星缸窑、姜家窝棚,七棵树望海屯、正阳畜牧场、沟口水库,鲁河四撮房、西发,龙兴祚木岗、崔家街,头站北华,杏山西山,山泉大桥屯、王家屯,济沁河叫喊岭,白山西白土,哈拉海西里等。在这些遗址地表采集到很多经过砸击、打制、压制的石制品,有经过二次加工的大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大量楔形石核、船底形石核、柱形石核、锥形石核、漏斗形石核、半锥形石核等细石核,压制的直刃刮削器、圆头刮削器、雕刻器、拇指盖形刮削器,用于镶嵌的细石叶等。石制品多选用砾石、燧石、玛瑙、碧玉等较坚硬的石料。这些遗址的发现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龙江县为古人类集中活动地区。他们以采集、狩猎、渔猎为主,在森林与草原上追逐围捕野兽,在河边捕鱼捞虾,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生存资源。同时,众多的细石器的遗址在时代上早于昂昂溪新石器文化,在本区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填补了本区乃至黑龙江省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缺环,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以及探索细石器的产生、发展、时空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众多的细石核与蒙古国沙漠、美国费尔班克斯大学及东北亚、北美采集的同类器物在器型、加工方法上的一致性也为研究华北与东北细石器的关系,研究中国与东北亚、北美的古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龙江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点目前发现2处。分布在雅鲁河龙江段上游和杏山乡的龙江湖。遗址均处在河、湖岸的高地上。遗址出土了磨制双肋穿孔长条玉石工具,玉矍,石骨朵等。经过专家认定年代距今5000-6000年。
    龙江县境内的青铜文化以墓葬为主。雅鲁河荣发屯遗址发现于雅鲁河右岸断崖边缘出土了泥质黄褐陶碗、泥质灰黑方唇珍珠纹陶口沿,骨镞和青铜酒具等;景星缸窑墓葬为土坑竖穴,仰身直肢,无葬具,出土手制泥质灰陶罐和青铜泡;白山腰白土墓葬系土坑竖穴,无葬具出土泥质红衣陶钵,陶片及青铜带饰。遗址和墓葬均分布在河岸的二级阶地上,而且遗址墓葬发现也很少,但是,通过出土器物和葬式研究这些遗址和墓葬为青铜时代早期“魏丁零率善百长印”的发现,对于研究龙江县汉、魏时期民族融合和迁徙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实证资料。该印为曹魏授予居住在现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丁零”族的官印。
    目前,辖境还没有发现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址,由于没有掌握隋、唐文化代表器物的特征,目前所发现的遗址中也许有隋唐文化存在,只是无法辨认。因此,目前龙江县境还没有确定的隋唐文化遗址。
    宋、辽、金、元时期在龙江县各地留下的遗址、遗迹、遗物十分丰富,说明契丹、女真、蒙古人等在这里有着长期的生活历史,是龙江县古人类活动最活跃、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历史阶段。全县共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址70余处,其中聚落址56处、古城址10处、长城址1处、烽燧10处、水井址1处、窑址4、窖藏4处、墓葬25座。有大量的珍贵遗物出土,典型器物在全县个乡镇均有发现。已出土、采集、征集到的文物近500件,其中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钱币、官印、兵器等系列遗物。辽代瓜棱罐(国家二级文物),辽代契丹铭款瓷器多件(1977年被省考古所收藏),金代“勾当公事印”发现2枚,金代和元代铜镜4枚。金代时期系列铁制农具、六板耳铜锅及铁锅系列等。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有七棵树东大坎居住址、土城子古城、正阳古城址,杏山六合居住址、西山居住址、新农居住址、水井,新农窑址、新农窖藏、良种场窑址、鲁河新丰砖厂辽墓,广厚二村辽墓群,头站北华居住址,龙兴东风居住址等。这些遗址与遗物的发现证实了龙江在辽金时期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是区域民族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
    同时,龙江境内的金长城遗址是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崛起,建立起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民族政权的大金国(1115-1234年)修建的当时东北亚最大,防御体系最为严密的军事工程。
    金太祖阿骨打1115年建立了金王朝,逐渐问鼎中原,为了防御以蒙古为主体的游牧民族骑兵的侵扰,采纳了宗浩的建策,决定修筑金长城的。《金史·地理志》记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米乌底致诸野人之境……。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婆卢火自1121年(天辅五年),摘取诸路猛安中万余家,屯田于泰州。婆卢火为都统,赐耕牛五十,以嫩江西岸的后宜卧奇为起点,开始修筑金长城的浩大工程。
    据《金史》记载金长城大体分为四路,即由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西南路四路组成。黑龙江省段位于东北路,全长213公里,是黑龙江省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界。金界壕遗址龙江县起点为龙兴镇荣胜村凉水沟至终点济沁河乡龙城村乌尔其根河中心线,全长53公里,附界壕主墙外侧间距50—110米有敌台(俗称马面)282个,重要区段有双墙双壕;在距主墙1—2公里、间距10—15公里、有周长520—880米的荣盛、新城、新安、麒麟、旧边、龙城、十二间房边堡7座;在距界壕主墙10—13公里、间距50公里、有周长1451—1543米的沙家街、小城子大型古城2座,界壕与边堡、古城之间有烽燧10座。这些建筑工程分布在2个乡镇、9个村、32个屯,676平方公里范围内。关于金长城,当地人称之为“老边”、“旧边”、“乌尔科”。
    金长城是民族大融合的纽带,是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奇迹。金长城的历史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防御的功能,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人类文化的财富。
    金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龙江县境为游牧民族鄂温克人的牧区。目前,只在哈拉海、广厚发现清代墓葬。
    但据史料记载,楚勒罕盟会始于清初的康熙年间(距今250年前),地点在现梅里斯音沁屯。后因“奇三案”,改在齐齐哈尔城北十里,称“北关集”,定制于每年草青时节,蒙古各部,各打牲部,俄罗斯齐聚齐齐哈尔互市。麒麟营子边贸,定在每年秋末草黄时节,地点就在龙兴镇麒麟。蒙古,打牲部齐聚麒麟,俄罗斯由一名官方人士带领,住帐篷门插二旗,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交易细绢布、烟草、椒、糖之类而去。互市的方法是我方兵卒一手持酒与之饮,一手揽其手中物,酒喝光了物也到手了。或持马鞭抽打,否则酒光了物没得到。互市时由我方官兵监督,以防被盗。将军傅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四十四年(1779年)两度任黑龙江将军,因傅玉多次在此擒获逃犯,麒麟营子互市就此被禁止。楚勒罕、北关集、麒麟营子,是清代黑龙江各族人民的边贸盛会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互市边贸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我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鲜卑”一词源于东胡语系的祥瑞之意。麒麟村以麒麟冠名也源于祥瑞,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是仙人的坐骑,又有麒麟送子等吉祥赐福的民间传说。龙兴和麒麟都是历史传留下来的,带有兴旺、吉祥的历史印迹的地名。
    同时,在龙兴镇发现清末民初的青砖建筑20余处,其中张公馆建筑较为重要。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所属骑兵旅长张奎武的家眷住宅,始建于20世纪初(民国7——10年间),位于龙兴镇东北角学府路龙兴镇中学后院。
    张奎武,奉天海城人,生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死于1924年6月,享年55岁。清末民初为匪。后到黑龙江省,被许兰洲收编,被任命为骑兵营长。民国6年(1917年)6月,张奎武得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赏识,升任奉军29师骑兵26团团长。曾任中东铁路哈满段警备司令,呼伦贝尔镇守使等职,被北洋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张奎武系军阀,大地主,其眷属一直居住在龙江县李三店镇,宅院号称张公馆,周围占地1200垧。在街内设有“吉兴源”大百货店2处,开烧锅(酒厂)兼粮栈,常年雇工百余人,成为龙江县有名的官僚地主。
中东铁路于1902年(光绪28年)设土尔奇哈(朱家坎现龙江镇)站。目前尚存俄式建筑32处。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沙皇俄国乘隙而入,打着中俄“相互援助”和“共同防日”的幌子,施威胁利诱的手段于1896年6月3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从而夺取了中东铁路的修建和经营权,为进一步侵略及掠夺财富创造条件。中东铁路呈“丁”字形,干线西起满洲里,中间经齐齐齐哈尔、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由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至旅顺,纵贯吉林、辽宁两省。中东铁路干线、支线全长2480余公里。
    中东铁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与国际接轨的铁路,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至今在东北铁路网中仍然发挥着主要交通运输作用。中国北方近代建筑的发展与这条铁路密不可分,许多城市的形成都起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
    这些蒙受历史尘垢的老建筑,至今依然执着地向人们展示着不可抗拒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在中东铁路建筑群中,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风格、俄式建筑、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都不乏精品,很多建筑形式在俄罗斯境内都已经消逝,很难寻找到。中东铁路建筑群是目前国内存量很少的、有些是唯一的(如木刻楞式教堂)、原生性很强的珍稀群体建筑遗存,既属于线性文化遗产,又属于20世纪遗产,其中许多建筑还属于工业遗产,具有极高的、无可比拟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建筑形式、建筑格局完全不同于国内古建筑,是一种以外来文化为显著特色的文化遗产,仅存在于东北地区,在国内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代表性。
龙江县中东铁路建筑群龙江区域内共32处。其中房屋建筑25幢、给水塔1处、站台1处、给水井5处。位于龙江县龙江站、黒岗站、白山站、老道站、鲁河站现滨州铁路沿线两侧。最东端建筑为黑岗站俄式1号民居,黑岗站东270米,中东铁路北临秒;最西端建筑为鲁河站俄式1号建筑,鲁河站西300米,中东铁路南临,分布在40.085公里区间、12025500平方米范围内。
    通过文物考古调查,使我们对龙江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的分布,文化性质、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龙江县自旧石器晚期,距今2-3万年前至今一直是多民族在聚集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山地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遗址的发现,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龙江县人民对家乡的认知度,增强自豪感,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修养,尽而,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宣传龙江悠久的历史,扩大龙江在区域的影响和竞争力,促进龙江县个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转载来源: 超级管理员

转载时间:

转载地址: